• 欢迎访问江苏自考服务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江苏省自考信息服务,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www.jseea.cn为准。   咨询电话:0512-67311639
    城市:
    自考查询:
    所在位置:江苏自考服务网 > 自考信息 > 江苏自考报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二)

    江苏自考报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资料(二)

       来源: 其它     点击:
    自考在线学习 +问答

    简答题

    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答: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

    实在性。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②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答:(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①客观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3)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第一,物质生产实践。第二,处理社会关系的

    实践。第三,科学实验。其他一些实践形式(教育实践、医疗实践、艺术实践)

    3.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答:具体联系又是复杂多样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

    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

    4.简述联系的含义及联系普遍性。

    答:(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

    互制约。事物(自然界、社会)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2)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

    处于相互联系之中;

    5.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事

    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源泉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是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

    (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唯物辩证法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

    盾和解决矛盾。

    (4)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

    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它包括两层含

    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渗透或相互包含,二是矛盾双方在一

    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趋势。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的。首先,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基本属性,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

    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指它的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指它的无条件性。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

    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7.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社会主义建

    设的重要意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

    们是辩证统一的。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理论基础。照抄书本不行,照搬外国也不行,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科学社

    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道路。

    8.试述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说明我国坚持独立

    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意义)

    答:(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发展经济,我们要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积极构建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经济。

    (2)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发展经济,我国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加大对

    外开放水平,加强对外国的合作,但同时应当注意选择性的吸收,吸取有用的,

    放弃糟粕的,健康的发展我国经济。

    (3)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发展经济,不能只靠外因,从外国引进的技术资金

    等,虽然可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建设,但外国引进的不是核心技术,我们仍会受制

    于人,只有自主创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才能独立自主的搞好现代化建设。

    (4)事物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忽视内因和忽视外因都是错误的工作方法。

    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在

    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及其

    现实意义。答:事物存在的矛盾以及矛盾发展是不平衡的(也可以是力量的不平衡),有主要

    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之分,这称之为矛盾发展的不

    平衡性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含义、关系和意义: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多种矛

    盾所构成的体系中对事物发展起着领导、决定作用的矛盾,规定或影响其他矛盾

    的存在和发展,非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和不起决定作用的矛

    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含义、关系和意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矛盾双方中起主导作用的方面,矛盾的非主要方面是指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

    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的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

    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一

    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贯彻和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

    10.试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答:(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首先,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方面

    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另一

    方面,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制约作用。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的统一。①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既要看到矛盾

    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

    ②坚持重点论,要着重抓住主要矛盾;在研究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

    要方面。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是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

    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要分淸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坚定信心,又不忽略支流,认识解决

    存在的问题。

    11.简述度的含义及掌握事物的度的意义。

    答: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限度(或范围、幅度),它体现着质和量的统一。

    掌握事物的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

    数量限度,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的质。在实践上,防止“过”或“不及”。

    12.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

    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其次,质变必须由量变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4)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割裂二者的统一,就会导致激变论或庸俗进化

    论。

    (5)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

    标同“有步骤、分阶段的踏实肯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反对急躁冒进、

    急于求成、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13.简述肯定和否定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答:(1)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肯定方面是指事物中维持

    其存在的方面,即肯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他物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即破坏现存事物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任何事物都是肯

    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体。

    (2)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事物内部两个相反的方面,它们又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依存,离开肯定就没有否定,离开否定也没有肯定。另

    一方面,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14.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对待我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答:第一,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即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而进行的对自身

    的否定。第二,辩证的否定具有两个重要特点:其一,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其二,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第三,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之统一的辩证否

    定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就是要对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态度,反对不加分析地肯定一

    切或否定一切。

    (1)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要采取批判地继承的态度。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

    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我们必须继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

    能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当然这种继承只能是有批判的继承,批判

    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2)对于外国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的态度。要

    以博大的胸襟和开放的视野,大胆吸收外国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与此同时,

    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

    15.试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科学研究的指导

    意义。

    答:(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它们是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两种不同的趋势,

    二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同。

    (2)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辩证统一的。

    第一,必然性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

    支配.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因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所

    以我们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发现必然性,不要被偶然现象所迷惑。其次,因为必然

    性是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所以在科

    学研究中,要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机遇。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利用一切有利的

    偶然因素去推动工作,防止和消除不利的偶然因素的影响。

    16.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答: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1)本质和现象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主要表现在:首先,现象是事物的

    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其次,现象是个别的、

    具体的,是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再次,现象

    是多变的;本质则是相对稳定。

    (2)本质和现象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另

    一方面,现象不能脱离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17.简述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答:规律就是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两个特点。第一,客观性。第二,普遍性。

    18.简述意识的本质

    答:意识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社会的产

    物。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19.简述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意识的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的。能动性的实现途径

    是人们的社会实践。要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充分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

    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②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

    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0.试述意识的能动性及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

    性?

    答: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形成主观观念,并且能

    动地反作用与客观事物,意识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其一,意识活动具有创造

    性,其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其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

    用,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最重要的表现,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条件的,

    这种条件性的根本点在于,要科学把握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把意识的能动作

    用助于物质决定论的理论基础之上,具体说,其一,社会实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

    用的唯一正确有效的途径,其二,要遵循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客观规律,按客观

    规律办事,是正确实践的前提,因而也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其三,发挥意

    识的能动性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

    ②在任何工作、学习中,都必须以意识的能动性原理为依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这样才能深入解决工作、学习中的各种矛盾。

    ③在任何时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注意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

    21.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答: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

    成果。

    (1)实事求是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概括,贯穿于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历史观等各个组成部分之中,是马

    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

    (2)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党的思想路线有着丰富的内涵,这就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条思

    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

    (3)坚持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求真务实,就是正确地认识世界,把握事

    物的客观规律,形成真理性的认识;注重实践,脚踏实地,身体力行,追求实效,

    不搞形式主义。

    (4)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根

    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

    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

    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22.简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进行研究。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解放思

    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

    放出来。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

    想就是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

    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江苏自考助学报名预约

    我已阅读并同意《用户隐私条款》

    上一篇:第一页
    下一篇:最后一页

    江苏自考网提升便捷服务
    距离2025年1月江苏自考考试:即将开始 42
    【请广大考生提前备考】
    加入江苏自考公众号
    江苏自考网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
    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资深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扫描小程序选择报考专业

    进入在线做题学习

    查看了解自考专业

    查询政策公告

    进入历年真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