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江苏自考服务网!本站为考生提供江苏省自考信息服务,仅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江苏教育考试院www.jseea.cn为准。 咨询电话:0512-67311639
第一部分导学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门课程兼具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特点,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以及将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改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是使学生能够:
1. 牢牢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主线。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 科学把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和基本规律,做到两个“了解”(了解国史、国情)和四个“深刻领会”(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方法论,熟悉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科学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弄清楚重大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深远影响,从中汲取历史经验。
二、课程的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主要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共分10章,主要内容包括从鸦片战争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期间的历史,如近代中国的演变与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农民群众斗争和封建王朝的自救、资产阶级的改良与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国革命的探索、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开辟等等。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分为全教材的重点内容和每章的重点内容。从教材整体来看,重点内容有:反对外国侵略的战争、辛亥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等。每章的重点内容将在每一章的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中给予说明。
本课程的难点问题主要有: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改革开放。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一)与中学历史课的关系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中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关系而言,两者不是孤立的、断裂的和重复的,而是继承与发展、积累与提升、利用与补充的一体性关系和梯级型关系。这就要我们做好这两者之间的衔接工作。中学阶段学的历史对于大学阶段政治理论课的纲要教学来说,既是基础,也是包袱。因为学生对那些史实学习过,就觉得没必要重复学,他们认为所讲的无非就是那些老掉牙的东西。当然这些负担应该是我们极力避免的,但是对于这种基础我们就有必要全力挖掘利用。
(二)与高校历史专业课的关系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从它的名称以及所讲授的内容来看,很容易使人误解这是一门历史专业课。然而,判断一门课程的性质,基本的依据并不是其名称或教学内容,而是该课程所试图达到的目的。按照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规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目的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历史专业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具备历史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面,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史学专门人才。所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不是一门单纯的历史课,而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门课的教学功能主要不在于简单的历史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讲解,揭示历史规律,总结历史经验,使大学生提高思想理论修养,更好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求两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
(三)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但又有联系。区别在于:首先,它们所讲授的起始时间不同。纲要所讲述的时间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因为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而概论所讲述的时间要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因为五四运动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变为自为阶级,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也正是在这时得到了广泛传播。其次,两者所表现的形式不同。纲要是以历史的形式表现的理论课,而概论是以理论的形式表现的理论课。这就注定两者在授课的过程中所要求的讲授内容以及侧重点肯定不同。再次,这两者之间的教学目的不一样。纲要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近代以来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来使当代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和懂得四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而概论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和特点,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同时,这两门课程之间还存在着如下联系:第一,它们都是一门必修的思想政治课,都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以及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第二,虽然两门课要讲述的起始时间不同,但是都一直讲述到现在,在讲授的时间上有重合之处。第三,正是由于他们都讲述到现在,所以其中的某些内容就存在着相通之处。通过区别好它们的不同以及利用好它们之间的相同,既可以使两门理论课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同时又可以避免两者的重复与越位,从而使两者的教学目的能够很好的达到。
四、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要注意教材与大纲的结合。学习者必须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并根据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牢固把握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 详读教材。自学考试最大的特点是统一性和规范性。其命题和判卷标准的拟定严格依据指定教材(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内容。考试题的应答应该是“再现教材”。基于此特点,要求同学必须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大纲。
2. 以题为干。自学考试是应考性极强的考试形式。教材编写注意的是全面的分析介绍,设计内容广泛。但如果不突出重点和难点,就会眉毛胡子一把抓,大投入却所得不多。因此,同学要注意在每一章节,甚至节下小目的学习中,抓出问题点,即以问题(比如,设定为简答和论述题)作纲,做到提纲携领,回归问题。这样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第一章第一节第二目中“西方列强殖民扩张”部分,教材叙述较多,比较繁密,同学自己不妨可变成“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特点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就会发现原始积累时期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后的不同,就易于掌握了。
3. 逻辑记忆。本门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但历史课特点明显,涉及诸多事件、人物、年代等,因此较多的记背是必须的。但死记硬背不行,那就必须用逻辑记忆法,即寻找有关联的东西联系起来记背。比如,中国近现代史上涉及中国共产党的会议教材写了很多。那就找特点记,比如教材评价为转折性的会议有哪些?共三次,“八七会议”、“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在1949年以前和以后具体表现是不一样的,同学们需要跨章进行联系记忆,这样效果才好。4.多动手笔。俗语讲“不动笔墨不成书”。勤动笔(广义上也包括打字),是协助理解和记忆的好方法。很多同学的经验是平时对听过或读过的课程按问题做一些归纳,并写在本子上。平日写得多了,脑子中就有了较好的记忆和思绪,考试的时候,下笔就比较轻快和容易。
第二部分理论教学大纲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懂得资本一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造成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二、领会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以及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认清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了解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历史,掌握反侵略斗争的意义以及失败的根本原因。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第二节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二、近代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社会阶级关系的新变动。
三、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第三节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民族意识的觉醒。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识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 领会: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3.简单运用: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主要表现。
4.综合运用: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的确立以及殖民扩张对中国的威胁。
(二)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
1.识记: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以及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屠杀中国居民的惨案。
(3)教案。
(4)通商口岸。
(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2.领会:
(1)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政治控制。
(2)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3)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制造的侵略中国的舆论。
3.简单运用:
(1)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两部分。
(2)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以及特点。
4.综合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三)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识记:
(1)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台湾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3)为国捐躯的清政府爱国将领。
(4)林则徐、魏源与睁眼看世界。
(5)严复与“救亡”口号。
2.领会: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及其失败的原因。
3.简单运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
4.综合运用:第一次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前夕,先进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了解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程,认识其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二、了解洋务新政的兴办,把握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以及失败的原因。
三、了解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领会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课程考试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政权的建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的失败。
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第二节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派的形成。洋务新政的兴办。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活动。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及教训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 识记:
(1)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天京事变。
2. 领会:
(1)《天朝田亩制度》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2)《资政新篇》的性质和主要内容。
3. 简单运用: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 综合运用:太平天国的历史意义。
(二)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
1. 识记:
(1)洋务派。
(2)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2. 领会: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3. 简单运用: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 综合运用: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三)维新运动的进行和夭折
1. 识记:
(1)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派。
(2)“百日维新”。
(3)“戊戌六君子”。
2. 领会:
(1)维新派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活动。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3. 简单运用: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4. 综合运用: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江苏自考助学报名预约